四川省农村金融教育培训简报(2016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6-01-27     点击率:820

  ● 省金融学会开展金惠工程评估初验工作

  ● 古蔺县、平昌县举办专题培训班

  ● 各地志愿者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进校园活动

  ● 各地志愿者开展人民币知识宣传活动

  根据2016年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工作安排,1月11-15日,四川省金融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梁勤星带领调研组一行,先后对今年即将接受金惠工程评估验收的万源市、广安区和南部县农村金融教育试点和农村金融扶贫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项目指导。达州市、广安市和南充市金融学会负责人以及三个试点县(区、市)的金惠工程组织者、志愿者参加了评估初验工作座谈会。各试点县及志愿者代表分别介绍了当地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调研组对三个试点市县在开展农村金融教育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积极探索新时期下的农村金融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创新农村住户和中学生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方式,从方式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农村住户的整体金融素养得到普遍提升,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金融服务工具的应用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二是把实施金惠工程和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提高了基层人民银行履职能力建设,优化了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推动了农村金融机构积极主动融入金融扶贫,不断创新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农村金融的扶贫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三是通过实施金惠工程,试点市县农村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机构经营指标明显改善,农村住户贷款总量迅速增长。尤其是许多相对贫困的农户,通过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在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和信息支持下,能够主动运用开展小型种养殖业生产项目,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得到了地方党政的充分肯定。评估专家现场查阅了评估自查资料,提出工作建议:一是要高度重视,确保通过验收并争创优秀;二是按规定补充完善相关资料,完整展示金惠工程取得的各项工作成果;三是做好汇报材料的撰写和宣传视频的制作,汇报内容与统计数据要吻合;四是落实专人负责,确保金惠工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梁勤星副秘书长提出:一是对金惠工程要有科学辩证的认识。中央已经把农村金融教育正式纳入农村金融扶贫的重要组成,只有站在农村金融扶贫和金融反贫困的高度,才能对金惠工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工作视野才能更加开阔,才能推动新时期下的金惠工程不断拓展。二是要坚持把地方政府推向金惠工程前沿。农村金融教育是农村金融反贫困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作为基层人民银行,要千方百计地积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层面、组织层面和资金层面的大力支持,真正形成政府主导、人行牵头、涉农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全面参与的氛围。三是推动金惠工程和金融扶贫深度融合。各试点市县在具体实施金惠工程中,要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和广大农户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紧密对接,有效推动农村金融扶贫和实施金惠工程的深度融合,促进两者在金融扶贫实践中的有机结合,提高农村住户的金融素养,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工具,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让广大农村住户得到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就是农村金融教育工作的政策初衷和最终目标。四是要创新培育和优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金惠工程志愿者是顺利实施开展农村金融教育的基本条件,要开拓思路和创新手段,不断解决金惠工程实践中志愿者队伍建设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着力探索加强金惠工程志愿者队伍能力建设的路径,不仅要在基层农村金融机构中培育一大批有责任、有智慧、有理想的志愿者,还要通过把金惠工程和农村金融扶贫紧密对接,逐步形成以基层金融机构员工为主,以乡镇、村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为辅的志愿者队伍,有效增强志愿者队伍的生命力。五是提高农村金融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一要针对贫困县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匮乏现状,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多和电子机具覆盖广的优势,将金融知识进社区、进农家等贴近农户家庭的宣传教育活动制度化。二要有针对性的举办专场宣传活动,针对贫困县农民工多等特点,加大农村汇款、辨别假币、防范非法集资等实用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三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进万家下乡活动,面对面宣传金融知识,手把手讲解金融业务,同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动征求广大农户对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宣传各类农村金融业务办理流程、产品特点、风险提示等金融知识。四要充分利用各行政村便民服务点、农民自助服务终端设备管理员贴近农户的优势,在各村设置金融知识宣传站,着眼将金融知识宣传长期化、系统化、常态化。五要了解本地区农村居民实际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宣传教育活动,将金融知识宣传教育融入到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战略、业务创新、市场培育中。

  古蔺人行举办“金惠工程”二级志愿者培训会

  2015年12月16日,古蔺县组织召开“金惠工程”二级志愿者培训会议。全县一级志愿者、二级志愿者以及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四名一级志愿者分别就“志愿者精神”、“志愿者团队建设”、“成人培训方式”等内容对二级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并观看了《金惠工程音像教程》。会议提出了古蔺县农村金融教育五年规划:一是在规划期内实现26个乡镇、23个社区全覆盖,实现对60%的行政村、80%的城镇人口和40%的农业人口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活动,每年在乡镇中学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不少于2次。二是不断充实志愿者队伍,规划期内每年开办培训班2期,共培训200人以上的志愿者队伍。三是对县域金融机构及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骨干进行金融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规划期内共培训不少于200人。四是将“金惠工程”与就业创业指导、乡镇长干部培训、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林权改革等工作结合,深化金融教育。五是结合农村金融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以及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平昌县举办2015年新版人民币发行培训会 

  为了加强2015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培训工作,2015年9月15日下午,平昌县金惠工程志愿者在农行会议室举办新版人民币发行培训会。参加本次培训的人员有在银行开户企业财务负责人、银行柜员、会计主管等50余人。人行平昌县支行志愿者针对新版人民币100元纸币的设计与防伪,2005版、2015版的区别等作了详细的讲解,确保平昌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企事业现金从业人员及时掌握新版人人民币,在宣传和普及新版人民币票面特征和公众防伪特征的同时,提升公众认识度和反假货币意识。

  

  巴中积极探索“基地+基金+机制”模式 推进校园信用文化建设

  2015年12月8日,由人行巴中中支与巴中市教育局主办,通江县支行、县教科体局和县团委承办的“校园信用文化示范基地”授牌暨“校园信用文化基金”成立仪式在通江县赤江小学举行。人行巴中中支、教育局、市金融办、银监局,通江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上,巴中中支行长陈学建与市教育局副局长杜标共同为“赤江小学校园信用文化示范基地”授牌,农村金融教育及晏阳初金融志愿服务者带领全校师生作诚信宣誓,标志着巴中中支探索的“基地+基金+机制”校园信用文化建设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

  

  打造校园示范基地。2015年以来,人行巴中中支秉承农村金融教育和晏阳初平民教育理念,依托分行援建教学楼的通江县赤江小学打造全市“校园信用文化示范基地”,通过在校园增设“诚信小超市”、“信用文化园”、“诚信漫画墙”、“诚信楼道文化”等多项硬件配置,让诚信知识和理念有机融入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耳濡目染,从小培育诚信意识,遵循诚信行为准则,切实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募集信用文化基金。由巴中中支行发起,向全辖人民银行系统以及通江县信用联社募集创立了赤江小学校园信用文化基金,首期基金共计人民币103120元,并制定《通江县赤江小学校园信用文化基金管理办法》配套跟进。该基金用于对赤江小学的“诚信班级”、“诚信园丁”、“诚信学生”进行激励和扶助,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信用文化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信用的价值和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积小信立大信,惟信做人、惟实做事,茁壮成长。鼓励成为推动巴中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国家栋梁。

  

  构建校园宣教长效机制。一是营造信用文化氛围。与校方合作,对赤江小学校规校训作出调整,将“诚实守信”纳入其中。组织人员创作了赤江小学校歌《诚信赤小我们的家》,在课间休息时间段进行播放,在全校师生中传唱。二是探索编制征信及农村金融知识教材。会同县教研室、团县委等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版征信及金融知识教育读本,作为学校诚信课堂教材,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其他中小学校复制。三是开展长效宣教活动。由农村金融教育志愿者和晏阳初金融志愿服务者作为讲师,并带动培训出学校师资力量,定期开办“诚信讲堂”,举办“小手牵大手”家长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广泛阅读诚信知识读本、撰写诚信心得体会,设立信用文化专题黑板报,等等,开展多维度立体化诚信宣教常态化活动。

  平昌县开展社保IC卡等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2016年元旦期间,邮储银行平昌县支行“金惠工程”志愿者在江口镇伯坚广场开展了社保IC卡金融知识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社保IC卡的各项功能。同时对邮储银行信贷产品、卡业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POS业务、反假币、征信金融知识进行了宣传。现场发放社保IC卡宣传折页2500余份,发放其他宣传折页5000余份,解答了260余人咨询的各类金融问题。

  广安区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为普及人民币相关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新版人民币100元纸币、假币的识别能力,2015年12月10日,广安区联社在代市镇岳庙村设置宣传点,举办“爱护人民币、反假货币及反洗钱”宣传活动。志愿者以真假币实物对照图耐心细致地向群众们介绍,用“一摸”(用手触摸真、假币的纸张)、“二看”(观察钱币的颜色、图案、纹路)、“三听”(用耳朵分别真假币纸质摩擦发出的声音)等方法识别假币,并针对新版人民币的特点向群众宣传使用新版人民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提高了群众对真假币的认知度,深受群众的赞许。同时,群众们也把自己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的沟通与交流。在反洗钱知识普及中,志愿者从P2P网络借贷平台所引发的非法集资洗钱、利用网银支付宝盗取个人银行卡资金和假客服电信诈骗等形式,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非法集资洗钱的特征、注意事项以及应对方法。随后,志愿者利用岳庙村村民电教室给现场群众带来了一场生动形象的人民币知识普及宣讲。从人民币发展史为主线逐步深入,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向居民宣讲了反假币、爱护人民币及反洗钱知识,群众对发行的新版人民币100元纸币兴趣浓厚,纷纷进行了询问,讲解员通过自制的旧版100元人民币纸币和新版100元纸币展板讲解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和鉴别新版100元纸币的10条方法。讲解过程生动有趣。课后群众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反假币宣传活动,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500多份。通过此次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到假币的危害性,认识到制、贩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帮助群众掌握新版人民币100元纸币真伪的识别技能,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维护了人民币的信誉及当地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岳庙村王书记在谈到对普及人民币知识的意义时说道:“只有群众反假币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有效遏制假币在市场的横行;也只有树立广大群众的反假币意识,才能真正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感谢志愿者对我们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提升也希望今后带来更多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为了加强2015年新版人民币的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对于新版人民币的鉴别能力和反假意识,2015年12月14日,农行广安区支行在广安区小井初中开展了反假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为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活动选择在课余时间进行,得到学校大力支持,为反假货币宣传进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活动中,通过派发宣传折页、反假货币手册,围绕如何爱护人民币、残币兑换办法、假币辨别方法、假币处置办法等金融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根据广大师生的现场提问,采用“一看、二摸、三观察”的方式生动、形象讲述了2015版新版人民币的防伪特征,为广大师生普及了新版人民币的反假知识。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折页10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200余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接收能力强等优势,使其系统的接触金融知识,以利于其发展及带动家庭共同学习,广安恒丰村镇银行“金惠工程”志愿服务小组的杨付杜希、张丹、吴燕等志愿者于2015年12月24日在广安区二中采用定点宣传的方式开展了金惠知识宣传活动。宣传活动期间,志愿者通过发放金惠工程影像资料、征信知识宣传手册等资料给过往学生,并认真热情讲解详细解答相关问题。本次宣传接受现场咨询约10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百份,达到预期宣传效果。

  邮储银行广安区支行开展“新版人民币”宣传活动

  为营造发行新版人民币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新版人民币的认知度和识别假币的能力,邮储银行广安区支行于2015年12月17日组织员工在花桥镇开展了“新版人民币与反假人民币宣传”的现场宣传活动。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新旧人民币现场对比、讲解等方式,向前来咨询的老百姓详细讲解了新版人民币和旧版人民币的区别、新版人民币的防伪标识和识别技巧。人民群众了解新版人民币的热情很高,主动向志愿者咨询新版人民币的防伪标识,并领取宣传资料回家学习。此次宣传共计散发《新版人民币宣传》和《反假货币人人有责》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