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实施“金惠工程”铺筑金融惠民富民大道--兴国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发布时间:2014-12-23          点击率: 741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国土面积321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0.9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8.21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4.30%,贫困人口14.39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7.79%,县辖25个乡镇,304个村民小组,贫困乡镇占1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40元,低于全省41.46%,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属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核心区。

    今年2月,兴国县被确定为“金惠工程”江西省第二批试点县,我们高度重视,主动担当,积极协调,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并结合本县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建主体、借平台、创特色、重实效”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六进”(即金融知识宣讲进乡村、进农村讲堂、进农村文化广场、进乡镇干部论坛、进广电影院、进农村学校)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兴国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上级行及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好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官方网站对我县开展“金惠工程”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赣南日报》、《赣州金融网》、《兴国网》也刊登、介绍了我县实施“金惠工程”的做法。

    一、基本做法

    (一)贯穿“金融扶贫”这一中心,建立农村金融教育培训主体。兴国县是赣南农业大县,社会、经济仍欠发达,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4.30%,贫困人口占全县人口的17.79%,2013年GDP为110.84亿元,财政总收入10.7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3641元。我们以实施“金惠工程”为契机,将“金融扶贫”这根主线贯穿其中。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与县相关部门、辖内金融机构协调沟通,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人民银行县支行负责人任副组长,县辖各金融机构及县妇联、县团委、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兴国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规划和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制定了《兴国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由县政府下发各单位、各部门。方案明确了培训对象、内容、模式、步骤、保障措施及培训人员组成等,建立了50余人的“金惠工程”兴国县志愿者队伍,确立了我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主体。

    (二)围绕“金惠工程”三大任务,借平台唱响宣传活动主旋律。根据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惠工程”农村金融教育培训“三大任务”的要求,我们积极牵好头,充分借助政府、上级行、社会团体、民间组织、金融机构的教育宣传资源,努力搭好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平台,组织“金惠工程”志愿者开展了金融知识教育培训“六进”活动。

    1、开展了“聚力金惠工程·共助苏区振兴”活动。9月20日,组织县“金惠工程”志愿者积极参加了人民银行江西省青年联合会以“聚力金惠工程·共助苏区振兴”为主题的“走进兴国·关注农村金融教育”活动。活动在兴国县埠头中学开展了“人民币反假宣传进校园”活动,在埠头乡农村集贸市场开展了金融知识宣传“下乡进村入农村集市”活动,在毛泽东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开展了“金惠工程”进红色陵园活动,在兴国县老年体校开展了“传播金融知识,关爱老年人”活动,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回答群众提问500余次,还向老年体校的老同志发送了雨伞、纸巾、水杯等生活用品,向埠头中学捐赠了学习用品、体育器材,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引起社会良好反响。

    2、组织开展了“首个扶贫日”活动。今年10月17日,是全国首个“扶贫日”。我们积极响应,踊跃参加,以“金融扶贫、智力扶贫”为宣传主题,组织全县“金惠工程”志愿者共40余人分赴辖内金融机构“三送”(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挂靠点和扶贫帮扶村,开展访贫问暖、送金融服务活动。志愿者面对面访谈了解贫困农户的家庭、人口、住房、经济来源等基本情况,利用自身金融业优势给贫困农户提供脱贫致富“金点子”。向农民发放金融知识宣传资料500余份,宣讲金融扶贫政策,推介金融扶贫信贷产品。向农村留守儿童发放了书包、笔记本等学习用品150余份。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庭院卫生,处理家务,向特困农户送去慰问品100余份,给孤寡老人送去棉被、棉衣50余份,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赢得社会各界一致称赞。

    3、推进了“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9月份,是全国“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我们集中一个月的时间,组织“金惠工程”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工作机会、下乡调研,深入农村农户家,宣讲金融基础知识,讲解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使用方法,推介金融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讲授人民币真假识别,宣传个人征信知识,提醒警防金融诈骗,拒绝非法集资等。告之农民有金融服务需要及时向银行或“金惠工程”志愿者联系,有力推进了“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

    (三)探索创新五大工作举措,塑造农村金融教育活动特色。

    1、创新工作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制定、实施了《兴国县“金融工程”志愿者管理办法》、《兴国县“金融工程”志愿者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兴国县“金融工程”优秀志愿者评选办法》、《兴国县“金融工程”志愿者行为准则》,明确了志愿者的工作职责、权利与义务。建立了志愿者工作考核与奖惩机制。督促志愿者认真备课,认真编制教案,认真撰写工作日志,保质保量完成志愿服务时间。同时,还加强了对志愿者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日常监督与管理,极大调动了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2、创新素质培养,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了对志愿者业务培训,4月份,选派了5名志愿者前往郑州金融干部培训学院参加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举办的相关培训活动。邀请南昌中支、赣州中支有关专家前来我县对全县志愿者、乡(镇)干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同时,还组织了“一级志愿者”、金融机构业务骨干对“二级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二是建立了志愿者业务学习小组,志愿者相互之间开展了学习帮扶、心得交流、调研论坛。三是注重工作调研和总结,编发《兴国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简报》共12期,有10余篇有关反映兴国县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的动态信息在各级刊物媒介录用公开发表。

    3、创新协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将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纳入我县金融服务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常深入县委、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相关单位、金融机构、乡镇(村)开展工作调研活动,争取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南昌中支、赣州中支进行工作汇报和情况反馈、沟通,构建了“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协作”工作机制,尽最大的努力,把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办成了一项政府、金融机构、农民多方共赢的事业。

    4、创新会议宣传,强化活动声势。3月12日,承办了赣州市2014年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座谈会,南昌中支金融研究处何建军副处长、赣州中支党委书记、行长刘居照亲临会议,为我县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鼓足了干劲,增强了信心。6月4日,组织“金惠工程”兴国县志愿者代表、县涉农金融机构召开了兴国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座谈会,赣州中支调查统计科派人亲临会议指导,就我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启动相关事项进行了研究讨论,结合本县的实际,确定了活动主题,即“提高金融服务效能,提升金融扶贫效果”。8月13日,成功举办了兴国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启动仪式暨兴国县首期“金惠工程”志愿者培训活动,南昌中支金融研究处、赣州中支、宁都县支行、当地县委、县政府应邀出席,当地县政府相关部门、各乡镇、银行、保险机构及“金惠工程”志愿者共110余人参加了会议,当地县委常委、副县长黎伦和、赣州中支党委委员、副行长杨晖分别在会上致辞,南昌中支金融研究处颜凌处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并向志愿者代表进行了授旗,南昌中支金融研究处何建军副处长为“志愿者”首期培训班进行了授课。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官方网站、《赣南日报》、《赣州金融网》、《兴国网》及赣州中支局域网对这次会议盛况进行了报道。

    5、创新服务产品,强化活动效果。一是争取央行支农再贷款,加大对“三农”信贷扶助。实施倾斜性的信贷管理政策,拓展信贷增长空间,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央行支农再贷款资金,截止今日,累计发放央行支农再贷款9000万元,加大了对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督促承贷行将支农再贷款100%用于支持当地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二是探索推出“金福通”产品,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借助 “金惠工程”东风,主动与上级行沟通,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协调涉农银行机构参与,同时,还派人前往吉安县实地考察取经,成功推出了“金福通”扶贫到户贷款产品,该产品的运作模式为:从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县财政每年从省委、省政府“四个一”组合式扶贫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400万元资金,存入合作银行帐户,作为县域范围内符合扶持条件对象的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贷款农户无需提供抵押和担保。合作银行在担保基金的8倍内放大贷款额度,向贫困农户提供产业发展贷款,该贷款额度实行年度单列,不占贷款规划指标。贷款利率实行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不上浮,并实行财政贴息,较好解决了农民尤其是贫穷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此举得到了江西省省委常委、赣州市市委书记史文清、赣州市市长冷新生的批示。三是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入,促进“财政惠农通”实施。积极支持、配合县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惠农信贷通”服务产品,协助县财政筹集风险补偿资金,存入涉农合作银行,建立了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年度规模1800万元,引导合作银行发放“惠农”贷款规模每年达到不低于1.4亿元,主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从而促进了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升级,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四是推介烟农贷款新产品,助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县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烟农联保贷款”新产品,与中烟公司开展“银企合作”,对从事烟草种植的农民实行贷款优惠政策扶持,烟农贷款采用“三户联保”,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单户授信金额达10万元,期限1年,月利率8.25‰,促进了农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助推了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二、获得成就

    (一)农村金融意识得到提高,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完善。“金惠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我县通过农村金融网点、农村金融书屋、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工作站以及组织“金惠工程”志愿者大力开展“六进”(即金融知识宣讲进乡村、进农村讲堂、进农村文化广场、进乡镇干部论坛、进广电影院、进农村学校)活动,使农村群众受金融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金融知识水平、信用观念、风险意识有了较大提高。据近日对辖内抽样50户农民问卷抽查,占7成的农民对基本的金融知识有了解,占9成的农民获得金融知识的途径是通过金融机构,占8成的农民愿意同银行“打交道”。“金惠工程”的实施也大力推进了我县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打造“诚信政府”、创建“信用乡镇”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尚已蔚然成风,“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贷款理念已家喻户晓,金融运行稳健发展,截止2014年9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款1419632万元,比年初增长14.49%,贷款余款722178万元,比年初增长10.16%,不良贷款率1.2%,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9310万元。同时,通过“金惠工程”的实施,县委、县政府对金融工作更加重视、支持、关心,如,大幅度提高了对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奖励标准;对多年以来未兑现的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增量奖励资金也落实到位,仅兑现2012年度的奖励资金就达189.50万元,这在全市县(市)当中属首例。

    (二)金融服务功能日趋完备,金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特别是实施“金惠工程”以来,全县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金融服务硬件的投入,截止2014年9月底,全县共发行银行卡108.12万张,ATM自动取款机144台,POS自动刷卡机1596台,其它银行自助服务终端2825台,与2011年底比,分别增长3.8倍、1.4倍、1.3倍、2.2倍。同时,县农行发行了“金穗惠农卡”13.10万张,县农村信用社发行了“百福卡”15.86万张。全县金融机构网点85个,遍布全县25个乡镇,实现全县乡镇全覆盖,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村资金收付、汇兑、查询、缴费及零星取现需求,促进了金融服务提速升级。

    (三)金融支农扶贫力度加大,普惠金融发展不断增强。“金惠工程”落地我县,我们珍惜这一难得机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金融信贷政策,积极筹措更多的信贷资金,加大对农村及其扶贫开发项目的支持,提高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规模,放宽审批权限,增加授信额度,简化审批流程,便利农民申办贷款。改革传统的利率定价方式,降低农民贷款利率,减轻农民利息负担,落实金融服务“三农”和金融扶贫优惠政策,发展普惠金融,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生产所需贷款。截止2014年9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余额463867万元,占全县贷款余额的64.23%,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65294万元,分别占全县涉农贷款、贷款总额的57.19%、36.74%,金融助农扶农富农效果明显,2014年1至9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16.06元,比上年增长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