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乡村残币歼灭战  贴身服务惠民生
发布时间:2014-06-25          点击率: 637

    为践行群众路线和落实金惠工程,针对偏远乡村农民群众残币积压较多的现状,切实解决其兑换难和金融机构难兑换的实际问题,引导广大农民朋友爱护人民币,净化人民币流通市场,自去年以来,我支行组织辖内金融机构相继开展了残币兑换乡村行、乡村残币歼灭战等系列活动,消除金融服务“一公里”的距离,在服务 “三农”、普及人民币知识、建设和谐金融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深入调研,掌握实情。为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2013年初,我支行针对农村残损币存量情况,3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金融网点、农村集镇及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金融机构现金回笼情况,对全县农村残损币存有量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推断全县农村残损币长期滞存量约为2000万元,且80%为小面额票币,特别是离乡镇较远的农村,由于距离银行网点远,兑换不方便,相当部分残损币长期滞留在居民手中,急需清理兑换。
    (二)强化领导,周密部署。针对农村残损币存量较多现状,两年来支行多次召开行务会、金融机构联席会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将该活动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并施行项目化管理,成立了人行分管行长为项目负责人、各金融机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在支行综合业务部设立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等有关事宜。相继制定了《成武县“残币兑换乡村行”活动实施方案》(2013年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成武县支行乡村残币歼灭战活动实施方案》(2014年文件)。并且编制了活动配档表,明确了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对活动做出具体要求。通过方案的周密布置,既确保活动能整体推进,又保障了活动富有成效。
    (三)深入乡村,现场兑换。2013年下半年,我们按照活动安排,抽调金融机构业务骨干14名,深入全县13个镇区开展“残币兑换乡村行”25批次,历时半年多时间。每次活动,我们均指定一家主办银行,备好全新券种,其他参与银行搞好协助,同时提前与当地村委会联系,协调好活动场地和做好事前宣传。活动现场,我们坚持“能兑尽兑”的原则,直至兑完为止,对不符合兑换标准的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力争使群众“怀希望而来、抱满意而归”。同时,我们通过设置宣传展板、散发宣传资料、真假币对比、电台广播等方式,进行人民币知识宣传,普及货币反假常识。
    (四)纵向深入,全面展开。今年初,我们在对去年活动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决定在辖内组织开展“乡村残币歼灭战”活动,进一步推动贴身服务,力求达到歼灭乡村居民现有残损币的即定目标。根据业务规模,我们对全县13个镇区的兑残任务分解到金融机构,制定了科学、具体的考核标准,要求金融机构结合各自特点,采用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的方式开展活动。同时,由活动办公室根据方案安排表,协调金融办与当地乡镇政府安排工作,列出每个行政村兑残日程表,各金融机构根据日程安排,指定1名行级领导带队,选派2名以上兑残业务骨干,对所包乡镇逐个行政村依次进行,并且要求在所包乡镇的兑换活动中人民银行至少要参与一次。目前活动已在汶上、白浮图、苟村等6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全面展开,并在有序推进。
    (五)依托网点,长效常态。在深入乡村现场兑残的同时,我们积极发挥涉农金融机构贴近百姓、点多面广的优势,要求其依托柜台,开展爱护人民币和残币兑换常识宣传,降低残币再生率,形成长效机制,规避形式主义。一是活动期间,各金融机构乡镇营业网点必须专门设立有明显标志的兑残窗口,保持2人值班,负责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行政村的残币兑换工作,并利用柜台、电子显示屏加大爱护人民币、反宣币和残币兑换常识宣传力度。二是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对设立的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管理人员进行人民币常识和兑残技能培训,并向他们发出《中国人民银行成武县支行关于推动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开展残损币兑换的倡议书》,制作残币兑换标准牌,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残币兑换活动,目前培训已进行两期,培训人员120多名,已有217家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参与了残币兑换活动。
    (六)展评考核,持续推动。为充分调动各单位兑换残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台了考核细则,明确各单位的任务和目标。为确保任务和目标按时有序完成,建立并定期开展了乡村残币兑换阶段性成果展评活动机制,对辖内乡村残币兑换工作进行了适时调度验收。集中展评各单位活动记录及图片资料,包括:本单位乡村残币残灭战活动具体方案及活动配档表、月度会计报表、上缴残币凭证、活动情况总结及信息、进乡入村活动影像图片等。目前已进行了两次,菏泽中支党委委员、工会主任孟宪彦现场参与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成武县支行决心大、工作实、群众叫好。通过阶段性展评活动,促进了单位间的工作交流,相互借鉴了先进做法,纠正了兑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使各单位充分认识到乡村残币兑换工作不仅是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项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取得的成效

    (一)有效净化了人民币流通市场。活动开展以来,现场兑残已全部覆盖成武县13个镇区,近50%的行政村;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参与,已基本实现残币日常兑换的无缝隙覆盖。至目前在农村地区共兑换残损币近5000万多元,小面额残币回收取得空前突破,其中5元面额以下约300万元,大小票调剂47万多元;进村现场兑换62次,悬挂“爱护人民币”、“残币兑换乡村行”、“乡村残币歼灭战”、“防范和打击法轮功分子利用人民币进行反动宣传”等宣传条幅122幅;发放宣传资料18600余份,活动现场接受群众咨询3500余人次。同时,活动的开展带动了辖内金融机构柜台兑残积极性,其柜台残币兑换量较去年同期增幅达30%以上,据统计,目前,我县金融机构残币库存约3200万元,有效提高了农村市场人民币整洁度。同时,辖内金融机构各营业网点全部设置了兑残窗口,配备了专门的兑残人员,柜台上摆放了人民币宣传材料,电子屏幕不间断播放了人民币相关知识宣传,人民币宣传长效机制已经形成。

券别单位

5元券以上

5元券

1元券

5角券

2角券

1角券

工商银行

408

155

29

245

006

003

农业银行

421

168

32

326

015

005

中国银行

367

131

18

231

005

002

建设银行

378

1402

175

254

005

002

成武农商银行

20060

180

56

75

032

05

邮政储蓄银行

490

18

1524

462

005

016

    (二)农村群众的人民币认知度不断增强。通过开展“残币兑换乡村行”、“乡村残币歼灭战”等活动,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人民币知识,真假币对比演示,反宣币展示,提高了农民群众对人民币的了解和认识,民众的人民币识假反假能力、残损人民币兑换常识明显提高,爱护人民币意识显著增强。问卷调查显示,辖区农民对人民币常识的了解和认知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三)盘活了部分闲置资金。农民手中的残损币,由于得不到兑换,长期闲置家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农村商铺更为明显。活动中,我们为商铺最多一次性兑换残损币达2200多元,该商铺经营者激动地说:“每当有烂钱我就放到一边,也没当回事,没想到越积越多,你们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并且事后专门制作了“热情服务 心系百姓”的锦旗送到县人行表示感谢。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共为群众盘活资金600多万元。
    (四)培训了金融机构业务人员。一是办班直接培训,为满足兑换残币活动的需要,成武支行专门举办了辖内银行机构一线人员人民币有关知识培训班,参训人员76人。二是活动拉动间接培训,活动的每次开展,都明确主办银行,主办银行至少有两名以上业务人员参与,现场兑换过程中,针对一些残损币,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随时向在场的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岗工作人员请教,及时解决了相关知识短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等于是现场培训了金融机构业务人员。
    (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称赞。如白浮镇政府专门送来了感谢信;南鲁镇范庄村一位老人拿到兑换的五百多元人民币时,颤抖的说“共产党真好”!;工作组每到一村都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结束时群众要求工作以后再来;县电视台专题片《残币兑换 情深意“农”》正在跟踪录制中,作为惠农宣传的热点;县里每次到乡镇搞惠农服务,都邀请兑换残币工作组到场,残币兑换成为服务现场一道亮丽的、不可或缺的风景。
    (六)金融服务质量及社会形象明显提升。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工作转变,在活动开展初期,部分金融机构不理解,认为人员紧、主营业务忙,没有精力搞残币兑换,特别是抽调人员深入偏远的农村更是资源浪费。但经过人民银行一段时间的引导,他们认识到这是一项实实在在、影响深远的工作,不但主动培训人员、明确任务、分解指标,还主动跨任务区服务,争取影响力,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自活动开展以来兑换残币推诿扯皮和群众举报的情况没再发生。群众改变了银行只是放款和吸收存款的印象,认为银行服务更周到更细致、更加贴近群众,“百姓的银行”更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