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贵州省农村金融教育24个试点县全部验收合格
发布时间:2014-01-23          点击率: 746

  

  文章来源:贵阳中心支行

  在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的指导下,在广大农村金融教育组织者和志愿者的支持和配合下,贵州省农村金融教育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2008年以来,贵州省共有24个县开展了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一期试点的安龙、普安两县已于2012年验收合格,其余22个试点县2013年也全部验收合格。

  截至目前,贵州24个试点县共有一级志愿者135人,五年来累计发放光碟19211张,教材75335本,宣传资料228.3万份。累计培训192.0万人次,培训覆盖439个乡镇、5886个行政村,覆盖面分别达到96.6%和81.2%。贵州省农村金融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有效普及金融知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通过“金惠工程”工作的开展,广大农民群众逐渐熟悉并掌握了基础的金融知识,激发了他们发展生产、申请贷款的积极性,对于摆脱贫困起到了积极作用。培训后,24个县存款开户数达到1388.3万户,较培训前增长76.5%,存款额921.8亿元,较培训前增长77.5%,银行卡共计599.1万张,是培训前的2.3倍。

  二是涉农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教育志愿者,金融机构从业者拓展了理论视野、提高了业务技能,带动金融机构提高了涉农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各试点县将农村金融教育与农村金融创新、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点有机结合。选择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点较多或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的县市开展金融教育,以此培育好农村金融环境,以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农村市场。培训后,农户贷款余额293.6亿元,是培训前的2.6倍。24个试点县全部填补了金融服务空白点,营业网点数达到了897个,较培训前增长20.1%,ATM机789台,POS机(含EPOS、电话银行)9756台分别是培训前的3.5倍和10.6倍。三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各试点县将农村金融教育与信用工程创建相结合,以信用县、镇、村创建为契机,将农村金融教育引入社区,在准备创建信用村、镇的地方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小额信贷业务,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当地政府部门、农村信用社和农户参与金融教育的积极性,也为打造更多的信用村或信用乡镇、推广小额贷款普及了金融知识、奠定了群众基础。培训后24个试点县有134个信用乡、3000个信用村、175.5万信用户,分别是培训前的7倍、6.6倍和1.8倍。

  我省的农村金融教育工作得到了基金会的充分肯定。在基金会举办的“金惠工程”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我省报送的10项成果中,2项成果获一等奖,2项获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试点五年来,全省近60名志愿者被“基金会”评为“农村金融教育培训优秀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