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金惠工程简讯(201105)
发布时间:2011-05-04          点击率: 900

  四川省通江县、宣汉县农村金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2011年4月15日-19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冯锋、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研究处处长于楠,基金会秘书处处长李荣华等一行到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达州市宣汉县对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分别与两地区农村金融教育组织者和志愿者进行了座谈。人民银行巴中中心支行副行长方德军,达州中心支行副行长肖启义及通江县、宣汉县农村金融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陪同调研并参加了座谈。

  4月15日,冯锋副理事长一行观摩了通江县民胜镇周子坪村举办的农村金融教育培训现场,考察了周子坪村惠农金融服务点、农村金融教育专栏、通江山霸王公司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并就农村金融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现场座谈。

  首先听取了南江县、通江县农村金融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肯定了两个试点县在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冯锋副理事长指出:南江县作为“金惠工程”第一批试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率先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人民银行推动,志愿者唱主角,涉农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联合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完善农村金融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做出了重要贡献。通江县作为第二批试点县,积极学习借鉴其他试点地区经验,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的组织优势,通过多方渠道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为做好农村金融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作中着眼于建立教育培训和金融惠农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农家金融书屋、农村金融教育宣传栏,借助科技扶贫远程教育系统和其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利用县域经济优势-蘑菇、木耳大棚培植,激发农民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他高度评价了该县农信联社在便民店安装EPOS机设立惠民金融服务点的做法,EPOS机不仅可以办理存取款、查询业务,还可以办理转账和还贷业务,使农户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金融创新的典型范例。要通过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加大对便民店主和农户的专项培训,使这项创新能够顺利实施,并加速推广到全县每个行政村。

  通江县信用联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的领导及志愿者代表出席座谈并作发言。人民银行巴中中心支行副行长方德军,成都分行研究处处长于楠在发言中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要求:试点县、试点村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探索;要培训大学生村官,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机制与培训模式;各金融机构要通力配合,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创造性地推动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工作。

  4月16日,冯锋副理事长一行到达州市宣汉县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场参加了滴水村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并向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询问培训感受及建议。从他们对金融知识的渴望中不难看出,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在这个地区十分有必要。随后,参观了村民培育蘑菇、木耳的种植大棚。村民们感到农村金融教育确实让他们了解了金融,懂得通过金融服务能够帮助他们发展经济。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小额贷款,以满足他们扩大培育菌种大棚的资金需求。

  参观结束后,人民银行达州中心支行肖启义副行长在人民银行县支行主持召开了农村金融教育座谈会。宣汉县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县长王拥军,县金融办主任,县信用联社主任,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村镇银行的领导出席了座谈。人民银行县支行廖崇杰汇报了宣汉县农村金融教育工作情况,各金融机构代表也相继发言。冯锋副理事长肯定了宣汉县作为第三批试点地区,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农村金融教育的组织体系与工作机制建设以及志愿者的选拔等工作,为全县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宣汉县农村金融教育工作思路明确,能够把农村金融教育与金融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基金会开展农村金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金融教育,让广大农民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运用金融工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相信宣汉县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与会同志建议,基金会应多编印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加大教育培训的普及性和实效性。